外泌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0-04-16 点击次数:1261
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30-150nm),现今,其特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1983年,外泌体*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1987年Johnstone将其命名为“exosome”。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
所有培养的细胞类型均可分泌外泌体,且外泌体天然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汁中。有关他们分泌和摄取及其组成、“运载物”和相应功能的精确分子机制刚刚开始研究。外泌体目前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参与细胞间通讯,对外泌体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无论是研究其功能还是了解如何将其用于微创诊断的开发。
胃癌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内含有核酸物质,如抑癌基因P53、PTEN、APC、TRIM3、miRNA等,可以影响胃癌的生长。其中P53可通过提高CAV1和CHMP4C的表达来延缓肿瘤细胞生长和分裂,降低细胞在应激信号后分解利用能源的能力,TRIM3也可经外泌体介导转运至胃癌局部发挥抑癌基因作用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另外,胃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miR-423-5p过表达既能显著上调增殖相关蛋白PCNA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又可靶向结合抑癌基因SUFU的mRNA3’-UTR位点而负性调控SUFU的表达,甚至可异常活化Hedgehog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近有研究表明,外泌体介导的CD97高表达将激活MAPK信号通路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促肿瘤增殖及侵袭效应,而外泌体中miRNAs可能在CD97相关通路的激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